关闭广告

财政发力的声音很足,印钞机又要动了?

米筐投资11870人阅读





财政发力的声音很足,背后实质上是印钞和花钱提速,创造需求的过程!

1

前段时间,央行出了一组关于印钞流向的数据,主要内容如下:

今年1-5月,M2总量新增15.62万亿元。

截至5月底,0.01万亿元成为了流通中现金,9.26万亿元成为了居民存款,0.35和4.17万亿元分别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还有1.83万亿元成为了包括非银存款在内的其他存款。

这组数据再次印证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经济不是货币太少,而是我们的货币活性太低,(财政)负债创造了很多货币,被人为地“冷冻”在账户里,没有继续往下流!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一年来我们钱印了不少,而经济和通胀还是起不来。

很多人不明白钱流动不起来怎么会影响经济和通胀,咱们举个简单地例子。

假设整个经济中只有100块钱,由富人甲持有。

情景一:甲舍得花钱,买了80块钱的水果,卖水果的乙就获得80块钱的收入并停止花钱,把它存在了银行。

情景二:甲花了80块,乙拿到钱后花了64块钱,丙获得了收入并继续以获得收入的80%花出去.......

前者用100块钱的货币创造了80块钱的GDP,后者用100块钱的货币创造了200块钱的GDP。

同时,因为前者货币流动速度很低,很多人有买东西的需求却因为手里没钱买不起,导致商品价格被动回落,通胀自然也上不去。

我们当前的经济问题从根上说也是因为花钱的人少!

花钱的人少,很多需要钱来实现需求的人就满足不了,经济活力就会丧失,物价下滑、失业......

事实上,这个问题上个世纪就被凯恩斯预见到了。

用他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货币的储藏价值必然会导致有人存钱,存钱的人一多又必然会引发需求不足,经济活力丧失。

怎么解决?

印钱!

根据当前的现实说就是,疏通财政发债创造货币的通道,并想办法让人花钱!

2

很多人不明白,钱的背后本质上就是负债,负债的背后就是花钱。

这里的印钱,其背后有两层意思:

其一,疏通财政发债,印钱的通道;

其二,财政还必须要发债、花钱,确保经济不会冷冻导致更多人不愿意花钱,进一步降低货币的流动速度。

有人就疑问了,明明钱流向的管道被堵住了,不能继续往下流了,再印钱不还是会被继续冷冻(储蓄)吗?

是,但也不全是。

管道固然要疏通,但钱不能少,否则就会瞬间流动性紧张,让经济更加承压。

当前的情形就像极了上文中的情景。

财政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上文中的富人甲,通过基建最先获得收入的国企和地方城投相当于上文中的乙。

眼下之所以没有继续往下传递,一部分原因受限于高层对地方的债务约束,另一部分原因是经济热度没有起来,预期收入跟不上,以丙、丁为代表的民企和居民更愿意把钱存起来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

所以,此刻财政花钱最重要的一个职能不是让钱流动起来,而是稳住经济,让预期好转,让其他人也愿意花钱。

毕竟,一头热一头冷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而一头已经冷了,另一头也冷势必会更冷。

3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财政发债创造货币的堵点,光靠货币政策(降息等)完全不够看。

要知道,印钱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货币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让钱流动的理论传导路径是:

央行降息——银行低成本愿意贷款——企业和老百姓贷款增加——从而带动投资、消费增加;

财政政策让钱流动起来的理论传导途径是:

财政发债建项目——企业扩张并获得收入——老百姓就业获得工资——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全面起来。

注意,上面两段话面有两个潜藏的大前提,一个是货币政策要想顺利传导光利息便宜银行想放贷没有用,必须要有人借钱;而财政政策要想顺利传导,源头启动的项目资金要足够多且还要足够多的企业主体参与才行。

现如今,货币政策的问题是借钱的人少。民企因为利润下降、投资意愿很低,老百姓因为收入预期不稳也不愿意负债太多。这就注定,在当前的环境下,货币政策降的那点利息根本勾不起人们借钱的冲动。

这是当前货币政策沦为配角的核心原因。

而财政政策,一方面受限于赤字率而不能发太多的债,另一方面受限于负债率的要求,地方和国企也不能肆意负债扩张。这就注定源头的资金整体并没有那么多,而项目资金流到地方和国企后为了应付负债率的要求就自然不愿继续往下流。

这才是当下货币流动不起来的最大堵点,也是经济承压的核心原因。

说句不好听的,我们是因为太害怕风险才制造了更大的风险。

4

未来会如何解决?

有两个方案:

1.弱化负债率要求,增加初始资金,打通财政政策的传输渠道;

2.最上面负债,将得到的钱直接送给民企和老百姓手里,直接改善他们的小账本,投资和消费必然快速盘活。

第二种情况暂时看不到,最后大概率会选择第一种。

看吧,尽管最近政策各种保守,但最终一定还会选择财政加量!后续的M2反弹就是最好的见证。

至于我们普通大众担心的通胀问题暂时还不值得关注,那是经济彻底回暖后才考虑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的央行行长也说了,CPI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CPI同比将在1%以上。

至于投资,现在市场正处在第二个交易阶段——企业利润修复和资产负债表修复,等什么时候通胀起来了,经济活跃了才是第三个交易阶段——全民资产负债表扩张。

总之,当前的经济压力势必会倒逼政策加码,而政策加码又势必以印钞的方式体现!

最近小作文满天飞,救市举措渲染的足足的,可就是没见政策有实质性行动。股市回落了,债市又有抬头的意思,但是笔者相信后续政策一定会出,一定会以财政加大负债(原有的基础上加量)的方式出现,股债格局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一切皆因,经济放缓的责任谁都担不起,而破局只能看财政力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IMF上调全球今年经济增速至3.1%,预计主要央行下半年降息

第一财经资讯 浏览 8712

无人机引导火力分队精准打击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2522

国安部提醒"军迷":发布涉军信息易给境外军方"指路"

环球网资讯 浏览 8575

马斯克称xAI本周将开源Grok大模型

第一财经资讯 浏览 7085

突发!前绿军湖人双冠成员朗多被捕 涉嫌持枪与毒品两项罪名

醉卧浮生 浏览 8380

美情报部门6月中旬得知普里戈任正谋划武装行动

环球时报 浏览 11950

中国最大城市群,越来越像一个“省”

国民经略 浏览 7326

最顶尖油车!劳斯莱斯给艺术品装上发动机,布加迪搭载V16引擎

蜗牛车志V 浏览 8071

碧桂园兵临城下

中国企业家杂志 浏览 10887

Here we go!罗马诺:切尔西签下18岁前锋安吉洛,转会费1500万欧

直播吧 浏览 11320

朱克力:自动驾驶重塑未来,创新需要理性呵护

经济观察报 浏览 7000

快讯|阿里国际站在欧美6国同步上线半托管

网易科技频道 浏览 8173

ST华铁连续四年财报不真实拟被罚

雷达财经 浏览 8832

天赋大战!崔永熙25分4数据全场最高完胜林葳15中4 乔帅没走眼

醉卧浮生的体育世界 浏览 15644

马克龙称瓦格纳事件反映俄军队脆弱 遭俄方回怼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646

金融监管应该关注秩序规则,而不是明天指数涨到多少

观察者网 浏览 8893

俄国防部称缴获2辆德制"豹2A6" 媒体:普京笑了

直新闻 浏览 12565

万吨大驱南昌舰发射对空导弹 拦截空中目标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929

手机芯片全面紧缺!高通交期延长至30周以上

第一财经 浏览 22143

李靓蕾庆37岁生日 许玮甯出席侯佩岑因工作没现身

素素娱乐 浏览 15670

147人,“离任”!

中国基金报 浏览 11504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